关于信阳市 2020 年财政决算和 2021 年
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1 年 8 月 26 日在信阳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霍 宏
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1 年 8 月 26 日在信阳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霍 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20 年财政决算和 2021 年 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 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收入完成 121.35 亿元,为预算的 95.1%,同比增长 2%;全市一般公共支出完成 610.91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8.8%,同比增长2.5%。2020 年市级(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收入完成 29.1 亿元,为预算的 96.6%,同比增长 5.4%。市级一般公共支出完成 83.7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9.6%,同比增长 2.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178.95 亿元,为预算的 90.3%,同比下降 9.9%;全市支出完成 322.49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6.2%,同比增长 61%。2020 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65.94 亿元,为预算的 79.2%,同比增长 59.1%。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 105.21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3.5%,同比增长 66.6%。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仅市级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因此 2020 年全市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数据一致。2020 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 6.049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 6.047 亿元。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163.7 亿元,为预算的 89.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169 亿元,为预算的 100.3%,滚存结余 101.91亿元。2020 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16.7 亿元,为预算的 74.1%;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25.59 亿元,为预算的 107.2%;滚存结余 16.41 亿元。
(五)政府债务决算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 2020 年政府债务限额 554.92 亿元,市级政府债务限额 182.37 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县区政府债务限额 372.55 亿元。截至 2020 年底,汇总统计全市政府债务余额 481.59 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余额 141.19 亿元,县区政府债务余额 340.39 亿元。市级和县区政府债务余额均不超过财政部规定的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全市和市级决算具体情况已在决算草案中详细说明。
二、2020 年预算执行主要成效2020 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相关决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建立战时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谋划、创新措施统筹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千方百计共筹措资金 9.7 亿元,开辟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确保人民群众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基层不因资金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创新建立战时资金垫付清算机制,确保疫情防控物资、设备及时到位。为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积极支持全面复工复产。共为全市 6662 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 8.11 亿元,惠及职工 434219 人。全市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 1.18 亿元;筹集资金 1.6 亿元,大力支持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全年累计分配下达直达资金 68.77 亿元,参照直达资金 63.93 亿元。严格按照规定,确保直达县区基层和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争取除常规转移支付以外的新增债券、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共计 215.44 亿元,其中:市级 46.6 亿元、县区级 168.84 亿元,有力支持我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领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 45.99 亿元;持续强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功能,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 110.28 亿元,较上年增长 5.9%。其中,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42.6 亿元,较上年增长24.9%,为我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统筹耕地地力
保护补贴和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14.08 亿元,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统筹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补贴和奖励 3.42 亿元,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 1.73 亿元,统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资金 17.82 亿元,统筹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和项目资金 15.86 亿元,全力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五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全市民生支出 497.88 亿元,同比增长 5.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81.9%。其中用于“三保”支出 344.37 亿元。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预算执行中共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26.75 亿元,开展各类存量资金专项清理整治收缴存量资金 10.92 亿元,全部统筹用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六是稳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推进市与县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着力解决事谁来干、钱谁来出的问题。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铺开。持续规范集中支付业务,强化信息支撑,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全市电子化改革全覆盖。2020 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财政困难进一步凸显,财源建设还需持续加强;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整体预算法治意识不强,预算约束力仍不足;绩效管理刚刚起步且有不小提升空间;市级统筹财政资源的能力和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上半年市审计局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市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和县区按照审计意见,认真落实整改。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整改落实工作,有的问题已在审计过程中整改到位,有的问题正在从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层面研究具体整改措施。
三、2021 年 1-6 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一)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8.6 亿元,为预算的 53%,同比增长 15.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10.4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66.2%,同比下降 1.7%。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5.18 亿元,为预算的 49.1%,同比增长 1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4.77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44.5%,同比增长 2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8.48 亿元,同比增长 69.4%。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83.03 亿元,同比下降 39.4%,支出下降主要是上年基数较大和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下达较晚还未形成实际支出。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23.39 亿元,同比增长288.1%。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27.38 亿元,同比下降43.6%,主要是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下达较晚还未形成实际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由于 2021 年仅市级编制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此,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一致。1-6 月份,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市属有营利能力的国有企业还在清算过程中,没有实现收入和支出。下半年将按照年初预算安排组织好收支项目执行,同时,按照预算法相关要求,将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1.85 亿元,为预算的 49.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57.58 亿元,为预算的 50.5%。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9.88 亿元,为预算的 72.9%;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9.29 亿元,为预算的 69.6%。上半年,各级财政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努力实现了财政运行的平稳态势。收入方面。整体保持较高增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15.1%,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居黄淮四市第 1 位;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16.1%,增幅排全省第 7 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70%,居全省第 5 位,纳入市局监控的 142 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同比增长 1.7%,顺利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高速增长,全市和市级分别增长 69.4%、6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增加较多。支出方面。受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因实际困难暂停暂缓部分县域重点项目支出和去年上半年指标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 1.7%。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个别县区“六保”“六稳”已出现一些问题,但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民生支出保障较好,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合计完成 242.41 亿元,同比增长 1.3%,占财政支出比重为 78.1%。
(二)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下半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势头减弱,收入增速将逐步回落,“前高后低”的增速走势更加明显,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我市税收结构先天不足,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今年上级新增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特殊举措取消,全市可用财力实际上不增反降,而污染防治、教育、“三保”等支出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将紧扣“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全力支持“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注重服务企业,卯足干劲,主动作为,积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涵养长效税源,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落实资金管理责任,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充分发挥惠企利民实效。严格落实制度性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企业降成本,为经济发展“蓄能”。坚持“项目为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做好新增债券项目谋划,大力完善市县两级项目库建设,提升优质项目入库数量,确保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多元稳定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保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粮食奖励资金,支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支持小农户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深入推进现代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四好农村路”、“百县通村入组”等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支持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做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资金保障工作,支持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稳步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三保”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县区“三保”特别是保工资底线。将“三保”支出放在预算执行顺序的首要位置,确保国家和省相关工资政策和各种补贴类民生资金足额安排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拖欠工资、拖欠群众各项补贴等情况。
四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任何时期,都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严格执行压减后的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得迫加。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有关经费开支标准。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 2021 年财政收支管理的通知》(财预〔2021〕75 号)相关要求,探索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过紧日子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五是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市财政已出台《信阳市推进
市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信财预〔2021〕17 号),下半年编制 2022 年预算时,大力推进市级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探索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预算安排机制,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合理性。
六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围绕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目标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绩效目标偏离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年度重点任务的,以及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强、实施条件不充分的,不安排预算,充分发挥绩效目标的引导约束作用。建立部门自主监控结果抽查核实机制,提高部门自主监控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将监控结果与当年预算调剂、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推进将预算绩效结果与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挂钩,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加强绩效监控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评价管理,健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和方法,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提质增效。
七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市人大批复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程序报批。合理把握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根据各类支出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资金拨付的时点和方式,促进支出进度与实际需求更加衔接匹配,坚决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长期沉淀闲置资金按规定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并加强对重新安排项目的监测,防止“二次沉淀”。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不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局基础牢、起步稳。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20 年财政决算和 2021 年 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 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收入完成 121.35 亿元,为预算的 95.1%,同比增长 2%;全市一般公共支出完成 610.91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8.8%,同比增长2.5%。2020 年市级(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收入完成 29.1 亿元,为预算的 96.6%,同比增长 5.4%。市级一般公共支出完成 83.7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9.6%,同比增长 2.6%。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178.95 亿元,为预算的 90.3%,同比下降 9.9%;全市支出完成 322.49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6.2%,同比增长 61%。2020 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 65.94 亿元,为预算的 79.2%,同比增长 59.1%。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 105.21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3.5%,同比增长 66.6%。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仅市级编制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因此 2020 年全市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数据一致。2020 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 6.049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完成 6.047 亿元。
(四)社保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163.7 亿元,为预算的 89.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169 亿元,为预算的 100.3%,滚存结余 101.91亿元。2020 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16.7 亿元,为预算的 74.1%;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25.59 亿元,为预算的 107.2%;滚存结余 16.41 亿元。
(五)政府债务决算情况。省财政厅核定我市 2020 年政府债务限额 554.92 亿元,市级政府债务限额 182.37 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县区政府债务限额 372.55 亿元。截至 2020 年底,汇总统计全市政府债务余额 481.59 亿元,市级政府债务余额 141.19 亿元,县区政府债务余额 340.39 亿元。市级和县区政府债务余额均不超过财政部规定的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全市和市级决算具体情况已在决算草案中详细说明。
二、2020 年预算执行主要成效2020 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财政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相关决议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建立战时工作机制,强化资金保障,积极谋划、创新措施统筹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千方百计共筹措资金 9.7 亿元,开辟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确保人民群众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基层不因资金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创新建立战时资金垫付清算机制,确保疫情防控物资、设备及时到位。为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积极支持全面复工复产。共为全市 6662 户企业减免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 8.11 亿元,惠及职工 434219 人。全市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补贴 1.18 亿元;筹集资金 1.6 亿元,大力支持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全年累计分配下达直达资金 68.77 亿元,参照直达资金 63.93 亿元。严格按照规定,确保直达县区基层和直接惠企利民。
三是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争取除常规转移支付以外的新增债券、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共计 215.44 亿元,其中:市级 46.6 亿元、县区级 168.84 亿元,有力支持我市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领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减税降费 45.99 亿元;持续强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功能,推动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 110.28 亿元,较上年增长 5.9%。其中,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42.6 亿元,较上年增长24.9%,为我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统筹耕地地力
保护补贴和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14.08 亿元,支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统筹产粮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补贴和奖励 3.42 亿元,全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 1.73 亿元,统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资金 17.82 亿元,统筹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和项目资金 15.86 亿元,全力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五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全市民生支出 497.88 亿元,同比增长 5.7%,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81.9%。其中用于“三保”支出 344.37 亿元。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预算执行中共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26.75 亿元,开展各类存量资金专项清理整治收缴存量资金 10.92 亿元,全部统筹用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六是稳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推进市与县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着力解决事谁来干、钱谁来出的问题。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铺开。持续规范集中支付业务,强化信息支撑,提高服务效能,实现全市电子化改革全覆盖。2020 年决算情况总体较好,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财政困难进一步凸显,财源建设还需持续加强;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预算执行不够规范,整体预算法治意识不强,预算约束力仍不足;绩效管理刚刚起步且有不小提升空间;市级统筹财政资源的能力和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等。上半年市审计局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市政府已要求有关部门和县区按照审计意见,认真落实整改。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整改落实工作,有的问题已在审计过程中整改到位,有的问题正在从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层面研究具体整改措施。
三、2021 年 1-6 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一)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68.6 亿元,为预算的 53%,同比增长 15.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10.4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66.2%,同比下降 1.7%。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5.18 亿元,为预算的 49.1%,同比增长 11%。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34.77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44.5%,同比增长 2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8.48 亿元,同比增长 69.4%。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83.03 亿元,同比下降 39.4%,支出下降主要是上年基数较大和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下达较晚还未形成实际支出。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23.39 亿元,同比增长288.1%。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27.38 亿元,同比下降43.6%,主要是今年新增专项债券下达较晚还未形成实际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由于 2021 年仅市级编制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此,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和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一致。1-6 月份,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市属有营利能力的国有企业还在清算过程中,没有实现收入和支出。下半年将按照年初预算安排组织好收支项目执行,同时,按照预算法相关要求,将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61.85 亿元,为预算的 49.5%;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57.58 亿元,为预算的 50.5%。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 9.88 亿元,为预算的 72.9%;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 9.29 亿元,为预算的 69.6%。上半年,各级财政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努力实现了财政运行的平稳态势。收入方面。整体保持较高增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15.1%,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居黄淮四市第 1 位;税收收入同比增长 16.1%,增幅排全省第 7 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70%,居全省第 5 位,纳入市局监控的 142 户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同比增长 1.7%,顺利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高速增长,全市和市级分别增长 69.4%、6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增加较多。支出方面。受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因实际困难暂停暂缓部分县域重点项目支出和去年上半年指标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下降 1.7%。财政收支矛盾持续加大,个别县区“六保”“六稳”已出现一些问题,但在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民生支出保障较好,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合计完成 242.41 亿元,同比增长 1.3%,占财政支出比重为 78.1%。
(二)下半年财政工作重点
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随着下半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势头减弱,收入增速将逐步回落,“前高后低”的增速走势更加明显,再加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我市税收结构先天不足,财政收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同时,由于今年上级新增财政赤字、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特殊举措取消,全市可用财力实际上不增反降,而污染防治、教育、“三保”等支出刚性较强,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将紧扣“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财源建设。全力支持“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注重服务企业,卯足干劲,主动作为,积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涵养长效税源,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实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落实资金管理责任,确保直达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充分发挥惠企利民实效。严格落实制度性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想方设法帮助企业降成本,为经济发展“蓄能”。坚持“项目为王”,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政策,做好新增债券项目谋划,大力完善市县两级项目库建设,提升优质项目入库数量,确保我市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强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多元稳定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保障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粮食奖励资金,支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支持小农户发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深入推进现代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支持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四好农村路”、“百县通村入组”等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支持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持续做好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资金保障工作,支持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稳步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三保”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县区“三保”特别是保工资底线。将“三保”支出放在预算执行顺序的首要位置,确保国家和省相关工资政策和各种补贴类民生资金足额安排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拖欠工资、拖欠群众各项补贴等情况。
四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在任何时期,都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防止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节用裕民,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严格执行压减后的一般性支出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得迫加。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有关经费开支标准。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 2021 年财政收支管理的通知》(财预〔2021〕75 号)相关要求,探索建立对行政事业单位过紧日子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确保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五是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市财政已出台《信阳市推进
市级部门支出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方案》(信财预〔2021〕17 号),下半年编制 2022 年预算时,大力推进市级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探索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预算安排机制,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保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合理性。
六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围绕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目标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绩效目标偏离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年度重点任务的,以及重要性和紧迫性不强、实施条件不充分的,不安排预算,充分发挥绩效目标的引导约束作用。建立部门自主监控结果抽查核实机制,提高部门自主监控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将监控结果与当年预算调剂、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推进将预算绩效结果与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挂钩,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切实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加强绩效监控结果应用,完善绩效评价管理,健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和方法,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提质增效。
七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按照市人大批复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程序报批。合理把握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根据各类支出实际需求,合理确定资金拨付的时点和方式,促进支出进度与实际需求更加衔接匹配,坚决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长期沉淀闲置资金按规定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并加强对重新安排项目的监测,防止“二次沉淀”。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不断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局基础牢、起步稳。
![]() |
2020年决算草案 |
![]() |
2020年决算草案编制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