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3-26 | 栏目:政府信息公开 | 点击:次
信阳市三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之十八
关于信阳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2月23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包盛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信阳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8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尽管形势复杂多变,增长前高后低,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但由于收入较预期下降,改善民生、支持“三农”、维护稳定等刚性支出的大幅增加,财政形势异常严峻,预算执行难度很大。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财税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慎重操作,保证了全市财政收入在经济形势严重不利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增长,财政支出规模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9946万元(快报数,下同),为预算的102.2%,增长22.7%,增收46317万元,是收入增加最多的一年。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838万元(含羊山新区等五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收入10721万元),为预算的106.9%,增长28.9%。
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108万元,为预算的100.3%,增长20.0%。全市10个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均过亿元,其中:固始县突破3亿元,浉河区、潢川县突破2亿元,分别达到34127万元、22508万元和20220万元。
从分项完成情况看,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75834万元,增长22.0%,增收31715万元。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125867万元,增长15.6%,增收16993万元。契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小税种完成49967万元,增长41.8%,增收14722万元,其中:契税完成22838万元,是仅次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第三大税种,总量接近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完成6736万元,增长125.4%;土地增值税完成4351万元,增长66.4%,小税种成了大财源。受政策性因素影响,全市非税收入后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0.3%。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74112万元,增长24.5%,增收14602万元。
2008年,上级对我市各项补助收入达到968222万元,比上年增加211521万元,增长28.0%。上级补助收入主要项目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26094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2713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69798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补助38813万元,税收返还和所得税基数返还31974万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补助28023万元,专项补助341442万元,其他补助4948万元。
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95212万元,为预算的98.8%,增长29.0%,增支268619万元。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重点支出,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显著加快。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8530万元(含羊山新区等五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支出27092万元),增长33.1%,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5.8%。
县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06682万元,增长28.3%,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4.2%。县区平均支出规模为10.1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完成情况看:
教育支出完成317570万元,增长36.6%;
科技支出完成8212万元,增长26.7%;
农业支出完成166235万元,增长61.4%;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37259万元,增长29.8%;
公共安全支出完成56707万元,增长22.3%;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3407万元,增长43.0%;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完成129695万元,增长16.1%;
医疗卫生支出完成83579万元,增长51.5%;
环境保护支出完成43576万元,增长26.8%。
2008年,全市预计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目前正在汇编收支决算,待与省财政结算后,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努力建立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2008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以建立财政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为着力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1、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调整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收入,明确界定支出,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各级理财、聚财积极性,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收入结构,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积极培植骨干企业和骨干财源。今年以来,集中扶持信钢500万吨钢技改项目、同合公司25万片火车轮生产项目,落实平桥电厂、同合公司、豫信轧钢公司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扶持了企业的发展,放水养鱼,涵养财源,为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争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省补助资金6624万元,提高担保能力,落实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财税优惠政策,市及各县区均建立了担保中心,完善了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不断开拓财政稳定增收的新领域
各级财税部门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创新征管办法,不断拓宽财政收入渠道,逐步走上依靠税收收入增长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良性轨道。
1、创新税收征管办法。通过建立“联合办公、税检同步、源泉控税、协同管理”的征管新机制,加强了车辆税收管理,对包括营业税、城建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等实行一体化征收,堵塞了跑冒滴漏,全市及市本级车船使用税增长近4倍。加强对房地产行业、餐饮业、河砂等资源类行业的税收征管,完善行业税收征管办法,确保应收尽收。
2、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后,我市行动迅速,积极跟进,中央和省新增投资2008年实际到位资金30117万元,重点支持南湾灌区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实行跟踪监督,扩大内需,拉动增长,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带动社会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财源增长点。
3、严格税法执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涉税法律法规检查的实施方案》要求,全市财税部门强化税法刚性,严格遵循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原则,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开展税法执法检查,坚决杜绝人情税、关系税,该处罚的严格处罚,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促进了全市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四)完善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新举措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成败的关键。各级财政部门以农村繁荣稳定、农业发展壮大、农民减负增收为目标,不断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措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1、大幅增加惠农补贴。扩大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规模,新增家电下乡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4项补贴,惠农补贴达15项,补贴资金突破10亿元,达到107032万元,比上年增加53731万元。按照“一分钱不能少、一户不能落下、一天不能耽搁”的要求,确保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资金11341万元,黄淮四市发展专项资金9420万元,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筹措水稻保险保费补贴6267万元,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病险水库加固、大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资金34033万元,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筹集资金6070万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21.4万人;筹集资金7200万元,新增沼气用户3万个。投资3.5亿元,改造县乡公路286公里、通村公路794.8公里。落实资金3706万元,支持林业生态市建设。
(五)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的新思维
以人为本,建设民生财政,加大对社会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救助,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逐步推行城镇免费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险,是新时期赋予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
1、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投入。全市再就业资金支出11135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315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万人。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5万人,累计征收养老保险费6.8亿元,保证了全市9.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提高社保对象和困难群体补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水平由上年的不低于70元和30元分别提高到125元和50元,五保供养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年1200元和1000元提高到1400元和1100元,集中供养率由30%提高到41.1%。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8268万元,解决移民生活困难。
2、增加教育投入。全市财政落实资金60016万元,继续对118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大幅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免除3.7万名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清理并基本锁定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争取上级化解债务资金额度31671万元。筹措资金7884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53个。投入资金600万元,为全市94所农村初中和660所农村小学购置教学仪器和体育器材。落实家庭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7707万元,资助学生10.3万名;普通高校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856万元,资助学生0.6万名。
3、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584万人,筹集新农合基金48906万元,211.3万人次参合农民享受到医疗补助42564万元。投资3066万元,支持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造。对艾滋病病人免费救治,对艾滋病家庭致孤人员实行生活救助,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资金422万元。
4、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落实促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4572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16.2万平方米,竣工13.5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4万平方米,全市共有12847户家庭享受到了廉租房租赁补贴。
5、增加物价补贴和补助。连续两次调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对高校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和食堂补贴186万元,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较大的城市出租车等五大行业发放石油价格补贴6861万元,缓解物价上涨影响。
(六)积极探索财政精细化管理的新途径
加强管理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实行财政投资评审,加强财政监督,在探索财政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市、县区两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收支效率显著提高。探索推行公务卡制度,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全市完成政府采购72785万元,评审政府投资45.1亿元,审减投资6.7亿元。
2、深化财政改革。实施预算指标管理、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三项制度改革,对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县级报账制、跟踪问效制,扩大专家评审,实行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3、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创新监督理念,改进监督方式,重点加强对“十大实事”、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的检查,对全市36项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加强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等专项检查,规范财经秩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长下滑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再加上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偏小,质量不高,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全市人均财政收支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改善民生需求与财力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财政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任重道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督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2009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世界经济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全面衰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正在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向其他企业扩散。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我国周期性调整因素叠加重合,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使得我国今年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异常严峻。财政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预计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将明显下降,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局面不复存在,同时支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今年将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收支紧张的矛盾将非常突出。
收入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2008年下半年开始呈现、今年更加突出的实体经济下滑,将直接导致财政减收。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相关税收增幅会相应减缓。二是政策性减收因素也会较大幅度地减少财政收入。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上去年企业所得税改革、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等翘尾因素影响,都会影响财政收入。
支出方面,仅增加公务员、国家公职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预计需要6.8亿元,超过全年财政净增加收入的总量,即使其他所有支出一律零增长,就有支出硬缺口3.8亿元。同时,增加政府投资规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缓解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支持对口援建,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严峻,也需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困难群体支出。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必然促进国内外产业重组转移,有利于我市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三农”工作的倾斜,有助于我们争取更多资金,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民消费等方面有巨大空间。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加快推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因此,对2009年全市财政收支形势,既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又要看到经济稳定增长有利的一面,积极稳妥安排好财政收支预算。
(二)2009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指导思想
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应收尽收,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资金绩效,促进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三大跨越”、建设魅力信阳做出应有贡献。
(三)2009年预算安排政策要点
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收入计划,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同步。
二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工资、保重点的要求,妥善安排各项支出。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性支出、“十大实事”等各项民生支出,足额安排江油灾区恢复重建对口援建资金,保基本运转支出需要。
三是教育、科技、农业支出按法定要求增长。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文化发展支出,保障公共安全支出。
四是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
五是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科学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四)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等因素,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按增长12%安排,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要达到71%以上。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五)2009年市级预算安排
2008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838万元,其中:市直完成64117万元,扣除一次性入库交通规费收入7169万元后,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实际完成56948万元,按12%增长为63782万元;羊山新区等五小区2008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21万元,按12%增长为12008万元。2009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75790万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增长12.0%,加上税收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一般转移支付和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后,市级财力82747万元,扣除羊山新区等五管理区列收列支14008万元,市级可安排财力为68739万元(不含预算执行中省追加),增长6.8%。
(六)2009年市级重点支出安排情况
按照省人大确定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口径计算, 2009年市级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7.2%。法定和重点支出安排情况是:
教育支出10144万元,增长9.0%,增支838万元;
科技支出1806万元,增长9.0%,增支149万元;
农业支出4513万元,增长9.0%,增支373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446万元,增长8.0%,增支107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3693万元,增长8.0%,增支274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37万元,增长8.0%,增支410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0425万元,增长8.0%,增支772万元。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排了部分专项资金:
预备费6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基本建设资金2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偿债准备金868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401万元,与上年持平。
三、2009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9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民生投入,强化财政管理。
(一)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全年预算正常执行
一是强化部门预算约束。集中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按新标准足额安排人员工资和津贴补贴资金。优化支出结构,高度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资金的筹措和落实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二是严格依法组织收入。正确处理减免税费与保持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税,认真落实减免税政策,堵塞征管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严禁越权减免、乱收乱罚、收过头税和虚收空转。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公用经费一律压缩5%。强化公务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的行为。
(二)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用好国家扩大政府投资政策。抓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及时筛选、报送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和监督,努力争取多使用、使用好中央政府投资,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项目,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二是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00元以上,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年人均1400元提高到1600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840元,落实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市场需求。三是认真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税费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好促进就业再就业、中小企业发展、住房交易相关税收优惠和出口退税等政策,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扩大居民消费。
(三)完善措施,强化基础,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扩大补贴范围,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健全补贴和补助制度,完善兑现、发放办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增加产粮大县奖励,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综合运用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等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补助、参股等方式,重点扶持粮油、畜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四是支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综合整治投入,支持改建县乡公路,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推进户用沼气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五是支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开展水稻、能繁母猪、奶牛政策性保险,探索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四)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支持义务教育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标准,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支持解决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二是支持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为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医保接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做好艾滋病救治救助工作。三是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扩大就业和全民创业财政政策,继续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农民工技能培训等给予补贴,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管理办法,把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业等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四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保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加强城乡低保制度与医疗救助、最低工资、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五是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主要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五)深化改革,强化监督,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办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社会保障对象补助、涉农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截留、骗取资金行为,确保政府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完善公共资源、资产、资金、资本有效利用机制。健全土地、矿产资源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各位代表,2009年财政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在市委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争当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