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阳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0-03-18 | 栏目:政府信息公开 | 点击:

信阳市三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之十八

 

关于信阳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2月23日在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包盛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信阳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尖锐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大规模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财政减收增支因素突出的情况下,财税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预算执行情况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一)全市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0209万元(快报数,下同),为预算的104.5%,增长12.1%,增收30263万元。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730万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收入14252万元),为预算的106.1%,增长7.3%。

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9479万元,为预算的103.9%,增长14.2%。全市10个县区中有5个县区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亿元,固始县、区、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分别完成38291万元、27672万元、21777万元、21106万元、20666万元。

从分项完成情况看,全市地方税收完成200476万元,增长14.0%,增收24642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1.5%。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140166万元,增长11.4%,增收14299万元。契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小税种完成60310万元,增长20.7%,增收10343万元,其中:契税完成27205万元,增长19.1%,是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税种,总量超过了增值税;车船税完成2778万元,增长82.2%;土地增值税完成6742万元,增长55.0%,资源税完成2885万元,增长51.4%,小税种成了大财源。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79733万元,增长7.6%,增收5621万元。

2009年,上级对我市各项补助收入达到1228760万元,比上年增加260538万元,增长26.9%。上级补助收入主要项目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36089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27130万元,教育转移支付87263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69798万元,税收返还37614万元,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36108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21890万元,专项补助511063万元,其他补助1805万元。

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31320万元,为预算的99.5%,增长28.1%,增支336108万元。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6051万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支出31088万元),为预算的99.8%,增长25.1%,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5.4%。

县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95269万元,增长28.7%,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4.6%。县区平均支出规模为13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主要支出完成情况看:

教育支出完成356573万元,增长22.6%(另从土地基金和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了32760万元,实际增幅超过30%);

科学技术支出完成9459万元,增长15.2%;

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10704万元,增长26.2%;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94396万元,增长24.3%;

公共安全支出完成78269万元,增长38.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1576万元,增长60.9%;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71446万元,增长32.2%;

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31015万元,增长56.8%

交通运输支出完成75070万元,增长87.6%;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完成35425万元,增长2.8倍。

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一般性追加,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加强专项资金整治,确保了预算正常执行。市级财力缺口通过争取上级补助、调入资金等途径弥补。目前全市正在汇编收支决算,待与省财政结算后,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和市级财政平衡情况。

(二)落实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积极筹措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配套资金。2009年,先后争取中央四批扩内需项目953个,中央投资12.1亿元和省级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我市将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资金2.2亿元全部用于项目配套,完成投资额11.5亿元。扩内需项目的启动实施,有力地促进和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强了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2、加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力度。2009年省政府对我市投入7100万元扶持资金,改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面貌。目前,全市15个省定产业集聚区已投入财政性资金3.9亿元,入住企业420户,从业人数5万人,税收5.3亿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3、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以“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多层次构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原则,按照“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两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培育四级信用”的框架,建立健全我市融资担保体系,在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培育和规范借贷信用,建立覆盖城乡的信用体系。

(三)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促进资源节约利用。筹集耕地开垦费12529万元,推进土地节约利用,努力实现“占补平衡”。筹集资金930万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主要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骨干企业集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解决遗留问题。

2、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筹集资金14381万元,支持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在线监测系统,严格控制高污染企业排污目标。筹集资金630万元,建设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解决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争取资金360万元,逐步解决南湾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污染问题。

3、培植骨干企业和骨干财源。拨付资金1200余万元,落实豫信轧钢、同合车轮、华新水泥等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争取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1120万元,提高羚锐制药等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争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名牌产品奖励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建设资金共计2913万元,支持企业发展。

(四)科学发展,加快新农村试验区建设

2009年4月22日,省委、省政府批复我市成立“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市财政部门抢抓机遇,以服务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做文章,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1、加大惠农补贴力度。继续实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到12大类84个品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全市落实惠农补贴12.3亿元,新增1.6亿元。坚持“一分钱不能少、一户不能落下、一天不能耽搁”的要求,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26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7亿元对农村道路进行维护。安排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4700万元,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设。投资1.4亿元,对全市76座列入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划的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3、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争取财政扶贫资金6608万元,完成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9812万元,抗旱夺丰收应急灌溉工程资金3347万元,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筹集林业生态市建设资金3354万元,完成造林67.54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29.43万亩。

4、不断开拓农村市场。落实家电下乡补贴9007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841万元,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建设、改造并验收合格农家店930个;投资3300万元,建设配送中心1个,总面积11140平方米。

(五)构建和谐,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

1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筹措资金6.8亿元,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城市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农村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投资4500万元,对34个农村初中校舍进行改造。落实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项目资金3000万元,攻坚计划稳步推进。筹措资金200万元,为400所农村小学购置体育器材,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充实工程。落实家庭贫困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5275万元,资助学生7.03万名;普通高校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965万元,资助学生0.74万名。

2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1.2亿元,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财政拨付贴息资金1231万元。建立107家见习基地,计划安排1000名高校毕业生上岗见习,并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提供基本生活补助,缓解就业压力。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235万元,完成培训任务2.4万人雨露计划培训资金831万元,依托培训基地培训贫困劳动力2.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2.3万人。

3、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放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抚恤和一次性生活补贴资金6.8亿元,各类社保对象待遇得到较好落实。拨付养老金13.5亿元,保证了全市9.9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助和医疗费补助1397万元。完善财政社会保障应急机制,针对手足口病和H1N1甲型流感疫情,及时筹措资金1147万元用于疫情防控。

4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措新农合基金5亿元,参合农民达到612万人,参合率达到93.2%筹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357万元。启动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市大学生参保人数1.3万人,占在校大学生的34%。筹措资金3736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及设备采购。筹集资金1.3亿元,逐步解决破产关闭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

5加大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步伐,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296万元,支持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六)深化改革,推动理财水平不断提高

1深化预算管理改革。部门预算进一步细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财政收支效率显著提高。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市完成政府采购68547万元,节约率12%;完成编审、送审项目767项,总金额31.7亿元。

2加强债务管理。认真落实还贷责任,完善还贷机制,狠抓到期债务回收、偿还和清欠工作。2009年争取到了对我市世行贷款部分林业项目减轻债务负担的重大优惠政策,减轻项目单位和农户债务负担1133万美元。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防范财政风险。

3积极开展财政监督工作。开展“财政监督管理年”活动,以扩大内需资金监管为焦点,以民生资金监管为重点,以会计信息质量监管为难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完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幅和质量还不够高,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人均财政收支水平处于全省落后位置,财政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预算编制需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财政监督体制不够健全,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截留、挤占、挪用、滞留财政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2010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指导思想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推进财税制度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坚持“保障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2010年预算安排政策要点

一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收入计划。

二是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工资、保重点的要求,妥善安排各项支出。足额安排人员工资性支出、“十大实事”等各项民生支出,保基本运转支出需要

三是教育、科技、农业支出按法定要求增长。增加医疗卫生、文化发展、生态建设和公共安全支出。

四是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

五是统筹安排一般预算财力、各项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等各类财政资金,科学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

2010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收入方面,经济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企业效益还没有根本好转,主体税种增收面临较大困难,财政收入短期内难以随经济回升而实现较快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执行,预算执行中很可能出台一些新的减税政策,也将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支出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调整收入分配、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对地方财政支出的要求更高;财政支出基数大、刚性强,也增加财政支出压力。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非常突出。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等因素,201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按增长13%安排,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72%。各县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四)2010年市级预算安排

2010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191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4%,其中:市直安排64812万元,扣除2009年一次性收入9122万元后,按可比口径增长13.0%;羊山新区等六小区安排17102万元,增长20%。市级一般预算收入81914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基数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上级补助收入,减去上解支出、市级配套支出后,市级财力为96960万元,扣除羊山新区等六小区列收列支项目22380万元,市级可安排财力为74580万元,仅增加5841万元,增长8.5%。在预算执行中将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性支出、各项法定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支出安排很满,执行中将从紧把握。主要支出安排情况是:

教育支出11163万元,增长10.0%;

科学技术支出1987万元,增长10.0%;

农林水事务支出4966万元,增长10.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76万元,增长9.0%;

医疗卫生支出4026万元,增长9.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36万元,增长9.0%;

公共安全支出11368万元,增长9.0%;

债务还本付息支出9000万元,增长3.7%;

预备费800万元,按《预算法》要求编列,增长33.3%;

基本建设资金2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401万元,与上年持平。

三、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工作中,通过支持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过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支持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通过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增加民生投入,促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一)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支持扩大消费需求。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大幅提高家电下乡补贴产品最高限价,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到2010年底,将国有农场、林场职工纳入补贴范围。提高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

二是支持扩大投资需求。积极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债券额度,将债券资金优先用于落实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配套。

三是积极服务企业。落实减半征收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涉企财政资金拨付办理进度,确保企业及时受益。加强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及财税方面的困难。加大财税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熟悉政策,更好地运用政策。

(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以信阳市担保(集团)公司和信阳市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加快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破解发展改革过程中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对从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返还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增强其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落实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奖励政策,调动其发展积极性。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通过奖励、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利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污染治理,加大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力度。支持林业生态市建设。

(三)切实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

一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市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探索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志愿服务贫困县大学生、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报酬及生活待遇等纳入基本支出予以保障。

二是发展农村经济。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积极推动粮食、畜牧、食用植物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加大支农资金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整合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资金,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和耕地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重点工程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管理制度,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大农村教师培训支持力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资助政策及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

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绩效考核基础上,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落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探索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的有关措施。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按2009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支持新建、改建、收购廉租住房,进一步提高租赁补贴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并探索建立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制度。

四是促进就业再就业。支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继续搞好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就业和创业。

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舞台艺术送农民、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等惠民工程。支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

(五)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狠抓增收节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控制减免税,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确保应收尽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收缴管理,防止收入流失。按照“正税清费”原则,严格非税收入管理,逐步取消预算外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接待、会议、出国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范围。实施公务卡改革,在有条件的县(区)进行试点。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执行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监管水平。积极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继续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保障政策落实,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法行为。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有效的问责机制。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监督检查工作。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促进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推动预算公开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2010年财政工作形势严峻,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魅力信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