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3-30 | 栏目:政府信息公开 | 点击:次
信阳市三届人大
六次会议文件之二十二
关于信阳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6日在信阳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包盛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信阳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服务大局,有效作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等方面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一)全市及市级一般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0958万元(快报数,下同),为预算的108.6%,比上年增长21.7%,增收60749万元。加上上划中央、省收入后,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478604万元,增长20.9%。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9918万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收入21882万元),为预算的111.3%,增长23.8%。
县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1040万元,为预算的107.5%,增长20.8%。其中:固始县突破4亿元,完成43640万元,浉河区、平桥区突破3亿元,分别完成34210万元、30369万元。
从分项完成情况看,全市地方税收完成256101万元,增长27.7%,增收55625万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5.1%,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完成170699万元,增长21.8%,增收30533万元。契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小税种完成85402万元,增长41.6%,增收25092万元,其中:契税完成41707万元,增长53.3%,是仅次于营业税的第二大税种;车船税完成5307万元,增长91.0%;土地增值税完成10156万元,增长50.6%。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84857万元,增长6.4%,增收5124万元。
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34625万元,为预算的99.0%,增长13.1%,增支200940万元。
从分级完成情况看,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4230万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一般预算支出40989万元),为预算的98.1%,增长35.2%,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18.1%。
县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20395万元,增长9.2%,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81.9%。县区平均支出规模为14.2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从主要支出完成情况看:
教育支出完成401022万元,增长13.5%;
科学技术支出完成10682万元,增长17.0%;
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215455万元,扣除2009年中央一次性追加扩内需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支出4017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2.0%;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13060万元,增长15.1%;
公共安全支出完成88855万元,增长15.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94328万元,增长28.9%;
医疗卫生支出完成157076万元,增长13.9%;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76142万元,增长44.2%。
(二)省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情况
2010年,省财政对我市各项补助收入达到1346243万元,比上年增加117483万元,增长9.6%。上级补助收入主要项目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9714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27130万元,教育转移支付补助93626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69798万元,税收返还37614万元,县乡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31165万元,公共安全转移支付补助22590万元,专项补助553893万元,其他补助13280万元。预算执行中,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8200万元,比上年增加43275万元。
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一般性追加,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加强专项资金整治,确保了预算正常执行。目前全市正在汇编收支决算,待与省财政结算后,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市和市级财政决算情况。
二、201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强化收支管理,促进全年预算计划的圆满完成
1、坚持不懈抓收入,确保收入均衡入库。财税部门紧密联系,相互协作,围绕收入均衡入库下功夫,立足于早,着眼于实,做好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一是财税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情况,密切配合,找准着力点和薄弱环节,通过开展发票摇奖、清缴欠税、加大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实现税收的稳步增长。
二是会同国土部门加强土地基金的管理,建立出让土地台帐,实行宗地核算,定期沟通协商,及时解决问题。
三是会同社保部门加强基金的征收清欠,明确县区政府责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社保基金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
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配合纪检监察部门严格清理“小金库”,开展非税收入稽查和会计质量检查,实行“票款分离”,收入直达国库。
2、合理安排支出预算,实现均衡支出。按照“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一是确保公职人员工资、津补贴和离退休干部职工退休金的及时发放,保证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个人。
二是基本保证了正常运转的需要,对省、市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等各项支出,及时进行了安排。
三是对法定支出和涉及稳定的支出、重点工程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多方筹措资金,妥善加以安排。教育、农业、科技等法定支出和公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持续改善。
四是对行政费用,尤其是出国、购车、招待等费用进行了压缩,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职能,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1、支持项目建设。一是争取中央政府代地方发行债券资金68200万元,除优先安排扩内需项目配套资金外,重点用于市级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
二是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安排鸡公山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工业城、羊山新区、上天梯等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扶持信钢钢技改项目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力度。全省首批确定的17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我市占15个,总数居全省第二,黄淮四市第一。2010年对产业集聚区的奖励资金,改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面貌,新建标准化厂房31.3万平方米,新增园区道路79.1公里,新增供水管网98公里。
3、加快发展融资担保体系。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以信阳市担保(集团)公司和信阳市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加快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破解发展改革过程中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全民创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
1、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一是从今年秋季开始,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补助标准:公用经费小学年人均400元、初中年人均600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500元、初中750元。全年落实“两免一补”资金83751万元, 249.2万农村中小学生和17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益。对城区9.9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免收学杂费。
二是将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对7970名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和44611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落实国家助学金。
三是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全市兑付化债金额30286万元,核减债务金额7995万元,共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金额38281万元。
2、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一是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作,安排培训资金2430万元,培训5.1万人。
二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48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不低于145元和6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2000元和1200元。
三是新建成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项目29.9万平方米,努力加大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
3、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80元提高到120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8%,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77177万元,城镇居民医疗基金5441.1万元,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及时拨付村卫生室建设及设备采购资金。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1、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兑现惠农补贴146664万元,比上年增加23902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60968万元,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农作物良种补贴18192万元。
2、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投资3.37亿元,建设县乡公路288.9公里,通村公路690公里。
二是认真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解决3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5万户。
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筹措造林资金13527万元,全年完成营造林47.2万亩,其中:造林43.5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3.7万亩。
四是兑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2486万元,发挥了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消费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五)深化改革,确保财政资金完整、高效运行
1、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工作。2010年全市政府采购规模7635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7862万元,节约资金8420万元,节约率为11%。市本级政府采购规模764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652万元,节约资金993万元,节约率为13%。
2、深化投资评审工作。2010年全市完成编审项目884项,编审总额为36.5亿元。市本级完成编审项目215项,编审总额为21亿元,其中:送审金额11.8亿元,审减3.4亿元,综合审减率为28.8%。
3、切实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构建财政监督长效机制,促进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融合。组织力量开展了财政供养人员清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国库税款入库情况检查、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检查等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三、“十一五”财政工作回顾
2010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发展与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五年来,财政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提高效能,财政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显著增强。
这五年是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的五年。全市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123.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68.8亿元,年均增长20.5%;一般预算支出累计606.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422.7亿元,年均增长27.6%,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652元增加到2010年的2147元,与全省地方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为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这五年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五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财政民生保障机制日益健全。
这五年是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调控经济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的五年。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这五年是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的五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10个县区平均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2005年的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2亿元,年均增加近2亿元,困扰基层政府多年的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得到缓解。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人均财力和财政支出水平仍处于全省落后位置,多数社会事业领域人均支出水平较低,对民生的保障力度还需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经济财政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基础数据信息库不够完善,损失浪费、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管理仍比较薄弱,财政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配套未能及时足额到位,有些部门没有得到全面保障。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政工作点多面广,财政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也存在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四、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201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指导思想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1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继续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二)2011年预算安排政策要点
1、积极稳妥,收支平衡。收入安排与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增长指标相适应,支出安排量力而行,确保收支平衡。
2、集中财力,保证重点。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保障民生政策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保证法定和重点支出增长,优先保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足额安排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其他个人工资性支出。
3、加强统筹,整合资金。统筹使用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预算收入和债务收入、本级财力和上级补助、部门预算和财政专项。对用途接近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形成合力。
4、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市财政工作站上了新的起点,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财源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产业集聚区发展形势喜人,重点企业发展发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投资环境显著优化,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增强;各项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公共财政理念深入人心,民生工程建设逐步加力;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教育、农业、水利等各项社会事业迅猛发展;宏观经济整体向好,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带动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这些都是我们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收入方面,我市经济既面临不少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推进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资金、资源、土地等要素制约难以根本缓解,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同时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都会减少收入。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可能有所回落。
支出方面,提高县区津贴补贴,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基本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调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和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一系列财政政策,需要大幅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特别大,尤其是市本级配套压力更大。据初步测算,今年由于上述政策的变化,仅教育、卫生两块分别需要市本级新增配套资金9500万元和5000万元,远远超出了市本级新增财力。同时,2012年将全面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预计今年的财政体制和收支政策将会有比较大的调整。
根据当前经济财政形势,2011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按13%安排,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2.5%,全市财政收入增幅比全省预计增幅高2个百分点,比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幅高1个百分点,低于“十一五”以来实际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推动财政科学发展上来。上述目标是指导性计划,各县区应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四)2011年市级预算安排
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13345万元,增长13.4%,其中:市直安排88181万元,增长13.0%;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安排25164万元,增长15%。市级一般预算收入113345万元,加上税收返还、基数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等上级补助收入,减去上解支出、市级配套支出、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列收列支项目后,市级可用财力为82780万元,增加8200万元,增长11.0%。在预算执行中将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性支出、各项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支出安排很满,执行中将从紧把握。主要支出安排情况是:
教育支出12503万元,增长12.0%;
科学技术支出2225万元,增长12.0%;
农林水事务支出5562万元,增长12.0%;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50万元,增长11.0%;
医疗卫生支出4469万元,增长11.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00万元,增长11.0%;
公共安全支出12618万元,增长11.0%;
债务还本付息支出9858万元,增长9.5%;
预备费1100万元,按《预算法》要求编列,增长37.5%;
基本建设资金20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其他支出401万元,与上年持平。
五、2011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圆满完成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收入征管,提高收入质量,增强保障水平;要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提高理财水平。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发挥财政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缓解资金制约难题。
2、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整合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
3、继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坚决兑现,该优惠的坚决优惠,该减免的坚决减免,确保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加强收入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1、各级财税部门将继续依法组织收入,努力扩大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把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总量作为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走上依靠税收增长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良性轨道,提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2、积极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税,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强化征收手段,严格税收级次。凡是已经明确的市级收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减免、截留和挪用。加强车辆、房地产等新增税源的征管,一律按照先纳税后办证的规定办理。
3、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收缴入库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和国库收缴管理规定,及时将各项非税收入收缴入库。任何地方不得擅自减免、滞留或坐支财政收入。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民生民心
1、坚持“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确保大局稳定。对于应由财政负担的公职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各项惠民措施,离退休干部的离退休金、医疗费,以及其他保障个人的部分,必须足额、不留缺口地予以保障。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对于涉及惠民的资金予以安排,对于其他配套资金,应当按照年初的预算盘子安排,一律不再开新的口子。
3、严格控制行政成本,要大力压缩人、车、会、话等行政费用,坚决遏制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克服盲目攀比,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出国、考察和新建楼堂馆所,精简会议,降低接待标准,大力压缩行政费用。
4、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5、落实好对中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标准月人均增加140元。扩大新农保试点,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增加惠农补贴规模。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6、进一步加大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四)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1、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相匹配,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合理划分、调整财政体制,调动各级、各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的积极性。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好各级财政、税收征收秩序,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
2、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现“数字财政、精细财政、阳光财政”,切实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
3、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度,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到哪里。加快推进预算公开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