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关于信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时间:2014-03-20 | 栏目:政府信息公开 | 点击:

信阳市四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之十八

 

关于信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2月10日在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敦峰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信阳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按照“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的总要求,稳增长、促改革、保重点、惠民生,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3.11亿元(快报数,下同),增长20.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93亿元,为预算的107.6%,比上年增长22.5%,增收12.47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全市税收收入完成51.67亿元,增长22.1%,增收9.35亿元,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76.1%。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6.26亿元,增长23.8%。

10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共完成44.48亿元,增长19.5%,平均达到4.45亿元。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04.2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6%,增长9.8%,增支27.15亿元,支出规模占全省第七位。其中,全市民生支出完成229.63亿元,增长9.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5%。

10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共完成256.52亿元,增长9.0%,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3%;县区平均支出规模达到25.7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45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05亿元),为预算的113.4%,增长28.7%。

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7.74亿元(含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增长14.2%,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15.7%。

(三)2013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支稳步增长

应收尽收,财政收入速度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是我市财税部门上下通力合作,依法组织收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强化征管手段,严格税收级次。加强税收征管的基础基层工作,严厉打击偷、漏、骗、欠税行为,进一步扩大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收缴入库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和国库收缴管理规定,及时入库各项非税收入。三是建立宗地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清理欠缴土地出让金,实行规范管理。配合国土部门,管好一级市场,放活二级市场,增加土地的收益率。

应支尽支,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按照“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的持续改善。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公职人员工资、津补贴和离退休干部职工退休金的及时发放。二是在保证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保民生、法定和重点支出。对省、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等项目支出,及时妥善安排。三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对行政费用,尤其是“三公经费”进行了压缩,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3年,省财政对我市各项补助收入达到234.25亿元,比上年增加8.38亿元,增长3.7%。其中:税收返还性补助5.42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39.7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89.12亿元。在预算执行中,争取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6.82亿元,争取消化“开仓借粮”遗留问题专项补助资金2.03亿元

2、促增长调结构取得新成效

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争取资金3.00亿元,支持我市中心城区内河治理工程、高铁片区供水改造工程、湖东水厂复线工程和南湾水厂升级改造工程项目。二是综合运用“BT”模式,投资15.94亿元,支持信阳市污水二期工程、高铁“快乐园”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是与兴业银行洛阳分行合作,融资15.00亿元,有力地支持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二是积极做好准市政债二期发行准备工作,拟申请发行15.00亿元,重点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大主导产业和有收益的土地储备。三是争取上级资金6000万元用于注资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1000万元用于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一是拨付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贴基金865万元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302万元;投入南湾湖生态试点保护项目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28亿元。二是投入420万元购置节能仪器,支持信阳市节能监测中心提高监测水平;投入160万元支持平桥区重金属污染防治;投入资金2150万元对天意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STP超薄A级防火绝热保温装饰板等3个项目实施节能技改工程。

加大科技项目经费投入。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财政资金1867万元。市级科技三项经费增加到550万元。

落实促进企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一是争取项目资金及中央财政军工补贴资金2.52亿元,支持信阳广义茶叶、淮滨县兰丰合成革制品等80余家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全面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落实对增加税负企业过渡期财政扶持政策。三是落实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

3、“三农”基础更加稳固

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积极筹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1.85亿元,新解决72.25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问题。二是统筹整合7854万元安排整村推进村221个;争取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606万元实施扶贫搬迁。三是统筹“十、百、千”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资金3.41亿元,新修农村公路703.1公里、农村公路桥梁42个。四是投入资金1.85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200万元,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资金2988万元五是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83个,奖补资金934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6000万元,支持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农民增收。一是落实惠农补贴。全市兑现惠农补贴17.11亿元,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8.50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1.93亿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1.10亿元二是争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补助资金2275万元;争取财政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资金2548万元三是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新试点资金1280 万元,争取中央财政首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资金1000万元。四是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96亿元,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争取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5900万元,支持我市现代农业建设。二是争取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685万元,支持毛尖集团、文新茶叶、息县峰刚食品、光山五岳油茶、信阳农科种业等龙头企业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争取2013年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3245万元,用于对产粮、油大县进行奖励,对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企业、油脂加工企业进行财政贴息以及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等。四是争取资金3372万元,分别对我市符合奖励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奖励,促进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

4、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两免一补”资金7.51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1.66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45亿元。下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专项资金5823万元。

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一是投入1.32亿元,实现再就业3.6万人。二是发放生活补助资金9.88亿元,实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三是争取财政补助资金2891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2.86亿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筹集城镇居民医疗基金1.53亿元,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我市城乡居民近780万人

支持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投入资金4698万元,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投入3385万元,加强重点文物单位和大遗址项目保护。认真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优惠政策。

支持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财政投入住房保障支出14.26亿元,新开工项目85个、保障性住房22121套,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支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争取2000万欧元德国促进贷款项目,改善信阳农林学院办学设施。争取600万美元以色列贷款项目,用于信阳市肿瘤医院购置医疗设备。

5、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推进国库制度改革。一是实行财政“零余额”管理,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和资金统发范围。二是按照“合理调配,优先支付,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及时调度资金,确保优先支付,实现财政专户资金保值增值。三是在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改革。减少单位现金支付结算,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政动态监控。

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积极探索市县联合、区域统一的市场模式,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全市政府采购规模完成15.28亿元,节约资金1.89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2.4%。

完善投资评审机制进一步完善“一库四制”工作制度,加强投资评审管理,提高评审质量和投资效益。2013年市级审核决算项目审减资金2.16亿元,综合审减率为26.1%。

加强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及时偿还到期国债转贷、中央专项借款和地方债务政府债券本息9098万元。二是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清理化解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债务9597万元。三是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6812万元。四是加强外债管理。督促各县区财政部门完善还贷准备金制度,加快与省直管县债务转移,明晰各级财政部门债务责任。今年共偿还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到期债务3479万元。

在努力保持财政预算收支平稳运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人均财力和财政支出水平仍处于全省落后位置;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低;预算管理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

2014年我市面临的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财政收入方面,低速增长常态化趋势已经明朗,我市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加之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继续清理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将减少部分收入,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艰巨;上级财政将继续压减一般性转移支付,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对我市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将有所放缓。财政支出方面,支持深化改革、促进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均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上2011年财政部代理发行债券等政府性债务集中到期,需要还本付息,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上级各类改革措施的实施,2014年将出现种种不确定及不可预见因素,势必对我市财政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科学研判,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今后几年财税体制改革任务艰巨,中央明确提出:要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形成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一)总体要求和预算安排原则

根据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财政工作与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是:全面贯彻市委决策和市人大决议、意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依法理财、收支稳键,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精细透明、勤俭节约,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行零增长,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税收与非税收入政策变动等因素,按照尽力而为、挖掘潜力、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2014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增长13.0%。这个目标是指导性计划,各县区应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

(三)市级预算安排

2014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26.58亿元,增长13.3%,其中:市直安排19.66亿元,增长13.0%;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安排6.92亿元,增长14.2%。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减去上解省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2014年市直总财力为26.72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4.0%,全部安排支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财政部要求,2014年市直总财力测算将上级提前告知数中可计入财力部分全部纳入预算安排,总财力增长较大,因此增长幅度按去年可参照数字进行比较;羊山新区等六个管理区、开发区2014年预算安排在市级预算(草案)中附细化表格和文字说明。

在预算执行中将优先保障人员工资性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各项支出增长刚性需求较大,执行中将从紧把握。主要支出安排情况是:

教育支出2.25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5.6%;

科学技术支出0.29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6.0%;

农林水事务支出2.77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5.4%;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34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2.0%;

医疗卫生支出1.1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2.6%;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1.9%;

国债付息支出0.20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1.1%;

预备费0.77亿元,按《预算法》要求编列。

其他支出3.05亿元,其中:年初预留3.00亿元,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落实民生项目配套和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本金。

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2014年市直预算安排将上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和上年结余结转资金全部列入年初预算。2014年市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总额为29.20亿元。

三、2014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注重科学发展,建设发展财政

1、推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市委对外开放部署,进一步完善鼓励开放招商的财政政策,重点支持引进电子信息、现代家居为主的高端制造和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实现专业化集群招商。积极支持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完善开放硬环境。进一步落实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社会事业的财政政策。积极培育出口基地,支持外贸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出口信用保险补助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支持扩大投资需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财政引导带动作用,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资金,支持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农田水利等重点领域发展。

支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提高社保对象待遇各项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支持文化、体育、健身等消费,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2、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

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保护环境资源,主导经济发展。

支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支持高成长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精深加工、技术改造为重点,加快推动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加快优势转化、核心技术研发为重点,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支持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金牛产业集聚区、信阳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和潢川铁路综合物流港等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提升区域节点城市物流功能,提高物流产业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发展新型业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品质。继续实施财政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驻我市和扩大信贷投放,提高对经济的支撑能力。

支持提升创新驱动能力集中财政科技资金,以支持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等科技工程为抓手,大力支持激蓝OLED、国际家居产业小镇等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

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整合现有各项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并向小微企业倾斜。扩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性担保业务规模并降低收费标准,开展政府采购信用担保试点,促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支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推进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环保产品、环境服务业工作。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开展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大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置、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着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和南湾湖国家重点湖泊环境治理。

3、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发展

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各类资金,持续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

支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完善财政支持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降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会成本,增强农民进城意愿。

支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努力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格局。

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积极稳妥健康发展,继续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筹资机制,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

(二)注重以人为本,建设民生财政

1、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一是继续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提高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水平,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二是继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统筹农业专项资金,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以花卉、茶叶为重点,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继续增加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落实农村金融奖补政策。四是继续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五是继续落实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六是继续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债务。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

2、继续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着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在校生规模小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按100人实践公用经费,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实施普通高中改造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3、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顺畅衔接。继续按照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水平。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4、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政策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支持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疾病防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5、继续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继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和遗址文物保护。支持文化艺术创作和优秀文化产品生产。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三)注重资金效益,建设绩效财政

1、强化绩效管理。一是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卡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三是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四是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用好财政资金增量。五是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挤出可用资金重点用于保障改善民生。

2、强化“两基”建设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实施项目支出定额标准。规范乡镇基层财政所建设,强化乡镇财政监管职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管理,从严控制新增资产数量和经费。

3、强化债务管理。研究将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举债行为,严格举债程序,限定资金用途,形成风险可控的规范化融资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项目投资按属地管理和归口负责的原则,严格投资立项论证、预算评估、招投标、决算审计程序,研究建立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

(四)注重依法理财,建设阳光财政

1、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财政执法和监督,规范文件的制订和管理,完善财政部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财政部门的内部、外部制约和监督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支出预算科学、合理安排,推进公共财政阳光运行,提升财政公信力。

2、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加大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

3、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结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等相关改革,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在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实现“费随事转”。研究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科目、会计处理等配套政策。

4、推进规范财经纪律。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二是进一步加大预算监督力度,加强日常监督和对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控制机制。三是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培养自律素质,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积极作为,确保完成全年收支预算和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魅力信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26
相关文章